2025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中福在线_网易彩票大学图书馆医科馆“福庆讲堂”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中福在线_网易彩票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以“庄子哲学与现代医学的对话”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意义、职业追求与心灵安放的深度探讨。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读者观众共同见证了文学与医学的跨界共振,感受了经典智慧在现代社会的鲜活生命力。
轴心时代的智慧:庄子哲学的现代启示
陈引驰教授阐释了庄子哲学中“无用之大用”的深刻内涵,张文宏教授也指出,庄子的思想并非消极避世,而是通过“庖丁解牛”“曳尾于涂”等寓言,传递了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成就的堆砌,而在于内心的自由与平衡。张文宏教授强调,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庄子的“心流”状态——即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与之融为一体的境界,对缓解焦虑具有重要启示。张文宏教授从医学实践的角度继续阐释:现代医学虽以科技为核心,但医生对生命的敬畏与庄子“天人合一”的理念不谋而合。
无论是面对疑难病例还是科研压力,庄子的“游刃有余”提醒我们,真正的专业能力源于热爱与专注,而非机械地追逐KPI。
医者仁心与哲学慰藉:如何安放现代人的焦虑
对话中,张文宏教授以自身经历为例,坦言现代人普遍面临的“饮冰”状态——忙碌与焦虑交织的生存困境。他幽默地比喻:庄子若活在今天,可能连岗位津贴都拿不到,但他教会我们在“卷”与“躺”之间找到平衡。他认为,庄子的智慧在于提供了一种“韧性生存”的哲学:接受现实压力,但不被其定义,而是通过专注事业本身获得内在满足。
陈引驰教授进一步补充,庄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世俗成功、坚守自我、御风而行、顺天地之变,为年轻人提供了成长路径参考。不必急于求成,先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再逐步提升自我与环境的和谐度。陈引驰教授鼓励大家在功利社会中保持精神独立性,达到“身忙心闲”的境界。
科技与伦理的边界:从庖丁解牛到人工智能
当话题转向现代科技与生命伦理时,两位讲者展开了精彩交锋。张文宏教授提出,现代医学延长了人类寿命,但也带来了诸如“过度医疗”的伦理难题。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而今天我们可以用机器维持生命,这是进步还是背离?他呼吁医学应回归让人有尊严地生活的本质。
陈引驰教授则从哲学视角反思科技发展:所谓“自然”是一种状态,“自”为自己,“然”表肯定。不妨从庄子身心的视角理解生命,警惕技术对人性本质的异化。
两位教授一致认为,科技与人文必须对话,才能在创新中守住伦理底线。
寄语青年: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活动的互动环节,面对学生关于“职业选择与挫折”的提问,两位教授根据自身经历给出回答。张文宏教授分享医生职业的三阶段论:做好-医生、做-好医生、做研究型临床医生,强调无论何种职业,热爱比头衔更重要。
陈引驰教授则以庄子“乘天地之正”的境界鼓励年轻人:兴趣导向方能长远而行,高考志愿或职业选择只是人生一站,真正的逍遥是顺应万物之变,乘天地之正,御风而行,坚守内心,不失自我。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对话,既是古典智慧的当代回响,也是跨学科思想的深度融合。陈引驰教授与张文宏教授以幽默与深邃并存的风格,让观众看到:庄子的“无为”并非消极,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现代医学的“有为”亦需哲学指引,方能真正服务于人。
阅读经典不只为了稽古,更是为了在纷繁世界中找到心灵的锚点,才能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但庄子与医学的对话,将继续启发每一位参与者思考如何“以有涯随无涯”,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