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援摩故事】眼耳鼻喉科医院陈泽宇:以仁心赴山海,用医术守初心

作者:崔秀琴摄影:受访者提供 视频: 来源:医学教工部 医学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9-02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向摩洛哥派遣援外医疗队五十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中福在线_网易彩票上医人跨越山海奔赴摩洛哥,扎根当地开展医疗援助。面对语言壁垒、文化差异与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的多重挑战,他们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以仁心搭建沟通桥梁,以医术守护当地民众生命健康。每一位援摩医者的经历,都是中国国际医疗援助事业中平凡而闪耀的篇章。

中福在线_网易彩票上医将陆续推出援摩医疗队员专访,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讲述,回溯那些温暖而坚定的时光,感受“为人群服务 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在异国土地上绽放的动人光芒,共同见证中福在线_网易彩票上医人在国际医疗援助事业中的担当与奉献。

本期人物

陈泽宇:中福在线_网易彩票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作为2008年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队员,于200810月至201010月赴摩洛哥荷赛马穆罕默德五世医院对口支援。

一纸通知赴万里

20083月,中福在线_网易彩票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一则援摩洛哥医疗队招募通知,让刚在2007年博士毕业的陈泽宇动了心。“通知刚发出来,我就第一个报名了”,回忆起当时的决定,他语气中满是坚定,“没想太多,也没纠结,作为党员,响应国家号召,我应该走在前面”。

彼时,上海已深耕援摩医疗多年——19759月,上海市组建的第一支援摩医疗队支援塞达特市哈桑二世医院,开启中摩医疗合作新篇章。到2025年,正是由上海市负责组建的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派遣50周年。50年间,197个批次、超2000名队员从上海驰援,而陈泽宇,便是其中一员。

他所在的医疗队共有12人,包含10位医生、1名翻译和1名厨师,接替2006年的援摩队伍,支援摩洛哥荷赛马穆罕默德五世医院。出发前,陈泽宇从早年援摩前辈口中得知当地医疗条件艰苦,设备、药品短缺,但他未曾退缩,带着“为当地患者服务、传帮带医疗技术”的任务,踏上了地中海畔的这片土地。

2008年,陈泽宇在摩洛哥荷赛马的默罕默德五世医院留影

一肩担起科室责

初到摩洛哥,陈泽宇便面临着“一人撑起一个科室”的重压。当地没有独立的口腔科,口腔科患者也都归口到耳鼻喉科他这里诊治,他成了医院里唯一的耳鼻喉科医生,需要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全时在岗,手机必须时刻开通——既是为了外出时的安全,更是为了及时接到急诊电话。

“除了周五的门诊和日常手术,其他时间都是急诊”,这是陈泽宇援摩生活的常态,与国内工作模式截然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急诊手术多”。最紧急的一次,凌晨两点,陈泽宇接到急诊电话,一名患者被刀砍伤,胸锁乳突肌断裂、颈内静脉裂伤,已陷入低血压失血性休克。他10分钟内从宿舍冲到手术室,就在只有一位临时叫来的护士协助、没有麻醉医生和助手的情况下,独自开展手术。一小时后,伤口成功缝合,患者转危为安,“再拖延一点,病人就有生命危险了”。

“最大的问题是医疗设备短缺。”陈泽宇说道,为开展鼻科诊疗,陈泽宇特意从国内采购了鼻内窥镜和冷光源,但当地没有和内窥镜配套的监视设备,做鼻息肉手术时,他只能单眼盯着钥匙孔大小的内窥镜操作,原本1小时能完成的手术,硬生生拉长到2小时。为缓解困境,他向上海市政府及医院提交申请,最终争取到滴鼻液、间接喉镜、枪状镊等药品器械捐赠,还在当地率先开展了多项耳鼻咽喉专科直视手术。

陈泽宇在摩洛哥荷赛马默罕默德五世医院做鼻内窥镜手术

陈泽宇(中)与摩洛哥荷赛马默罕默德五世医院麻醉师和手术助手

在诊疗中,他还破解了当地的特有的“疑难杂症”:儿科一位6岁重度贫血男孩,治疗多日无效,偶然发现鼻出血后,请陈泽宇会诊,陈医师仔细查找出血原因,终于在其鼻腔后部找到一只水蛭——正是这只寄生虫导致了孩子的慢性失血性贫血,取出后男孩很快痊愈,为当地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地下颌关节脱位病例高发,他两年内完成了近100例复位手术,“我职业生涯里的这类手术,几乎都在摩洛哥做的”。

一世躬身践初心

在摩洛哥的两年,生活上的不便也考验着陈泽宇。医疗队宿舍在门诊大楼后方二楼,娱乐活动只有和队友打乒乓球、看电视;当地物资匮乏,他曾为买一个电脑鼠标跑遍多条街。出发前,医院组织了半年法语强化培训,陈泽宇从零基础学起,重点攻克医学用语,出发时已能应对日常交流。但到了当地才发现,与护士长沟通手术安排会因口音受阻,许多患者只说阿拉伯语,需要他先用法语告知护士,再由护士翻译,“两道语言障碍”成了诊疗中的常规难题,他只能慢慢适应、反复沟通。

陈泽宇(左)正在进行门诊服务

2010年,陈泽宇结束援摩任务回国。在他看来,“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独立工作能力,以及艰苦环境下的抗压能力”,也为他2018年援疆打下基础。2013年,因援摩表现突出,陈泽宇被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第一次去人民大会堂,既荣幸又受激励”,陈泽宇笑道。

如今,陈泽宇仍定期到奉贤区乡镇义诊,用行动延续医者初心。面对医学生,他真诚寄语:“希望大家扎实专业能力,积极投身援摩、援疆、援藏等项目,多去有需要的地方走走。”从地中海畔到祖国各地,他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着中国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制图:实习编辑:潘心诺责任编辑:李斯嘉

相关文章

文化校历

新闻分类

推荐视频

图说中福在线_网易彩票

新闻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联系我们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